膀胱癌的治療 (一) - 手術治療
膀胱癌
手術

經尿道膀胱腫瘤切除術(簡稱TURBT)

「經尿道膀胱腫瘤切除術」就是透過膀胱內竅鏡,將膀胱之腫瘤組織切除。在診斷上,這手術可以讓我們透過組織化驗以評定膀胱腫瘤之類型並腫瘤所屬分期;在治療上,對於體積較小只侵犯淺層膀胱之腫瘤,這手術可達至完全根治的目的。此手術之病人腹部無傷口,手術時間短,流血較少,手術後恢復較迅速,併發症少,安全性較高。病人完成手術後出院大多數均不需要帶尿喉。手術中及手術後有可能發生的風險,包括膀胱破裂、持續性出血、尿道感染、尿瀦留、和尿道收窄等。而因為膀胱癌的復發率比較高,所以完成「經尿道膀胱腫瘤切除術」的病人,有機會在將來再需要進行類似的手術。

 

根除性膀胱切除術合併尿路重組手術

對於體積較大或侵犯較深層膀胱無法完全被「經尿道膀胱腫瘤切除術」切除之腫瘤,「根除性膀胱切除術」是合適的治療方案。為達致較理想的癌症控制效果,在男性病患手術時會一起切除膀胱、前列腺、儲精囊、周圍的淋巴腺和部份尿道;在女性則切除膀胱、子宮、輸卵管、前段陰道及尿道口和盆腔的淋巴腺。因應個別病人情況,此手術可用開放方式、腹腔鏡微創方式、或機械臂協助微創方式進行。

 

當膀胱被切除,尿路是需要被重組改路,以致輸尿管的尿液可以被引流到體外。尿路重組有好幾類不同的方式,比較常見的,有「迴腸導管造口」(ileal conduit)和「原位迴腸膀胱」(orthotopic neobladder),在此我們會介紹一下這兩個方式的內容。

 

  1. 迴腸導管造口

「迴腸導管造口」是利用一段迴腸當做排尿系統的一個導管,使從輸尿管來的尿液由腹壁上的造口排出。病人需長期於造口貼上袋,以隨時收集排出體外的尿液。

 

  1. 原位迴腸膀胱

「原位迴腸膀胱」,俗稱「新膀胱」或「假膀胱」,就是利用一段比較長的迴腸做尿路重組,剪開後縫成囊狀,將輸尿管來的尿液引流到這新膀胱儲存。這新膀胱的另一端連接到尿道上,手術後病人用腹壓(Valsalva manoeuvre)讓新膀胱收縮,使尿液排空。如果病人對腹壓式小便掌握得好,可以像正常人一樣小便,但有時候病人排尿情況不理想,有機會需要學習用導管定時導尿。手術後病人一般也有尿控的能力,但夜間偶有漏尿的情形。

 

由於此手術需要將新膀胱接駁到尿道,若病人腫瘤部位靠近尿道附近,需將尿道切除,那另一選擇便是用類似方式重組一個「可控性儲尿囊」(continent  urinary pouch)。「可控性儲尿囊」跟「原位迴腸膀胱」一樣同是有控尿的功能,不需造口袋,不過「可控性儲尿囊」則需要病人定時透過腹壁上的造口用導管導尿。

 

無論是「可控性儲尿囊」或「原位迴腸膀胱」,這兩款尿路重組手術皆不適用於年紀太大或腎功能欠佳的膀胱癌病人。

回頂部